2008/04/22

同Eric一起申請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資助亞洲青年導演計劃紀錄片原文

張 標是一個高考落榜生,高考了幾次都未能如願,而中國這樣的青年多如牛毛,他們抱怨教育制度的不公平,更加抱怨自己的學識無用武之地。但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 頭,走入了一所專科學校讀書,而張標讀書期間從來不在學校,多半是在外面打工,終日過著遊蕩的生活,其實社會上不乏這種年輕人,張標有一批朋友也是如此, 只是他們還正在遭受高考的洗禮,未曾考慮結果,雖然明知自己壓力很大。

張 標朋友很多,有些已經輟學和他一起闖蕩,其中不乏傳奇色彩。有一同學上大專中學退學,原因很現實:現在的中國社會已不同往日,大專學歷已經毫無用處,與其 浪費三年上大專的時間倒不如早點去接受社會現實的洗禮,或許能創出一番天地。但是這一切浪費了家人的一番苦心,成為了四處遊蕩而又很少回家,甚至無從回 家、不敢歸家的孩子。

人人都稱張標為標哥,當然他要有做大哥的氣概了。無業的朋友多了無形中也增加了標哥的負擔,因為他們總是寄生于張標之下,無所事事。但是這一切未能難倒張標,雖然有些狡詐但總還是會幫助這些朋友的,他總是會想:說不定這些人將來會為我所用。

標哥還有一朋友也是複讀很多年,事實上是一個很有實力的人,北方人重義氣,願“為朋友兩肋插刀”結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去年高考時替朋友考試被發現,結果又耽誤了一年的時間,今年的高考又將來臨,他會怎麼樣呢?

命運的捉弄和現實的促使使得標哥和他的朋友們僅僅抱在一起,其中又不乏風波。現實又將帶給他們什麼呢?

一般情況下,農村的孩子到20歲都是應該結婚生子的年齡了,張標的家人也都期盼著他能夠早點結婚,張標的父親已經給他找了一份工作在附近村莊的一所小學教書,張標卻不安於此,他覺得自己能力很高,應該在城市找到屬於自己的福地,當然也會逃避婚姻了,儘管他的家人們私下已經給他物色了好多個姑娘。

張 標從來不逃避性話題,他認為中國人幾千年來一個在性問題上壓抑著自己,中國人總是利用“傳統”來束縛女性,這個問題應該得到解放。在他看來,性是每個人必 須的生活,不是用來束縛女性、壓抑人的工具。他常常嘲笑中國人做愛喜歡關燈,那是一種裝純的行為。他提倡性行為無拘無束,不受任何限制。這些都只是因為他 從來沒有過這樣的生活,一直在憧憬著,也常常和他的朋友們聊這個話題,如果誰不配合他就立即說這人在裝純潔。他總是強調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裏的一句話“女人喜歡承受男人壓在自己身上的重量...”,在他的意識裏,性是女人最後的防線,只要越過這一關,女人就任由男人擺佈。還有,他喜歡看到女孩子就討論她們的胸部和屁股,他說這是女人最大的魅力。其實,他也在嘲笑著自己。

作為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張標很能吃苦,雖然沒有固定的居住地,但張標無論到何地都是朋友大把,張標常常以此為榮。雖然依舊貧窮,但張標總是那麼重義氣,總是那麼樂於幫助朋友。

每 個暑假是張標的繁忙季節,因為每每這個時候張標就要和他的一些朋友們幫民辦學校招生,只要招到學生他就可以得到一定的提成,他覺得這樣的生意比做其他事都 要好,並且把這些看成為民辦教育做貢獻、幫助落榜生找到途徑上大學的正義行為。儘管他明明知道這等於毀了這些落榜生的前程;儘管他知道這些落榜生的家人抱 有很大的期望;儘管他知道這些落榜生的家對教育什麼都不懂。

張標曾有一朋友被張標招進民辦學校,他曾經也是有理想、有報復,後悔時卻無法奈何,感慨“你們這些給民辦學校招生的人才是拿別人的前途當作自己掙錢的工具!”。

張 標很喜歡逛菜市和超市,他常常說菜價能夠反映出國民經濟狀況和人民的生活水準,還說超市商品的價格更能夠反映出商品的供需關係,他告訴我們如果想成為富翁 就必須先瞭解這些。他在小城時每天早上起床就去逛菜市,菜市上買菜的老爺爺、老奶奶甚至年輕人知道他叫張標,偶爾還有人叫他標哥。張標曾給他讀大學的朋友 們說過要在他們大學畢業前成為一個百萬富翁,他的朋友們就笑著給他一個名字“張百萬”、更有人叫他“百萬哥”。可悲是有的朋友都面臨畢業,而張標到現在還 沒有成功,他笑稱自己對這個社會認識的還不是很透徹,終有一日會成為富翁。

張標一直在找機會去香港,在他看來香港是一個極度發達的地區,雖和中國大陸接壤但意識形態和社會文明程度一點都不同。而且,他更加認為只要能去香港就得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所以今年--2008他買到了一張沙田馬場的賽馬票,他劇的只要買到賽馬票就有可能辦理香港簽證。

所 以,他對這個社會有點仇視的色彩,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離奇的事情喜歡橫加指責,他總是認為自己的評論是那麼客觀,那麼有公理。不僅僅如此,事實上社會上像 張標這樣子的人太多了,而且每個人都有張標的一面。總言之,張標就是北方青年的綜合體!每個人都是張標,而每個人都害怕成為張標。

没有评论: